一、项目概况
2019年百万森林计划——腾格里沙漠锁边生态公益林春季造林项目是由中国绿化基金会发起,由阿拉善锁边生态协力中心实施,实施地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合计种植花棒、梭梭、柠条和沙拐枣等沙生灌木460000穴,营造9200亩的锁边生态公益林。项目的实施期限是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管护期为3年,总投资为333.81万元。
1、项目实施地
该项目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位于阿拉善左旗巴润别镇、巴彦浩特镇和超格图呼热苏木,具体位置见下图:
项目一区位于阿拉善左旗巴润别立镇沙日霍德嘎查,规划造林面积3700亩。项目二区位于阿拉善左旗超格图呼热苏木敖努图嘎查、辉图高勒嘎查,造林面积5000亩。项目三区为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通古淖尔嘎查、铁莫图嘎查,造林面积500亩。造林一区、造林二区、造林三区的坐标及小班图如下:
|
|
(3)造林三区小班坐标图 |
2、项目实施内容
2019年百万森林——腾格里沙漠锁边生态公益林春季造林项目该项目内容主要包括:
(1)造林基础设施网围栏的建设
造林区需建设网围栏避免牲畜、人为因素等对苗木造成危害,其中造林一区设计建设网围栏54000米;造林三区设计建设网围栏6000米,项目共设计需建设网围栏60000米。
(2)当年人工造林及管护抚育
项目设计造林9200亩,规格为3m*4m,50穴/亩,1穴2株,共栽植460000穴920000株,树种为沙生灌木,包括花棒、梭梭、柠条和沙拐枣。其中花棒544000株,梭梭366000株,柠条5000株,沙拐枣5000株。
所有造林树种均采用人工或机械穴状整地,呈“品”形布设,整地规格为:穴径40×40厘米。造林后需人工浇水,项目一区和二区为车载浇水,项目三区部分为滴灌浇水。整个生长季的灌水次数设计为4-8次/年,包括三年管护期在内共灌水9-12次。
灌木成活率为75%以上,造林三年后的保存率为70%以上,根据灌木成活进行秋季及春季补植。
3、项目资金
项目总投入333.81万元,其中人工造林费183.090万元,占总投资的54.85%;基础设施费78.000万元,占总投资的23.37%;第二、三年管护抚育49.680万元,占总投资的14.88%;现场勘查费1.2万元,占总投资的0.36%;税费21.84万元,占总投资的6.55%。
二、项目实施进度
1、网围栏建设
2019年4月签订施工合同开始建设,实际完成网围栏建设60340米,完成原计划任务的100.57%
用重机将网围栏材料搬运到安装位置
人工将围栏网片固定在角柱上
设置好的网围栏防治牛羊侵入
2、造林
2019年春季造林计划造林9200亩460000穴920000株,实际完成9200亩545400穴1,090,800株,完成原计划任务的118.57%。
(1)苗木
苗木是造林成活的基础和关键,对苗木的质量和保水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每一棵种下的苗木都是健康优良的好苗。
苗木分拣精选
邀请专家对灌木苗木修剪进行指导
<
分拣精选修剪后的苗木
从苗圃拉运的苗木假植在造林地附近保持水分
植苗时苗木都装在苗袋里,减少根部水分的蒸发
(2)种植
种植因地制宜采用人工攒坑钳种、机械打坑穴种和水冲方式,部分流动沙丘铺设草方格固沙后再植苗种植。
在流动沙丘上铺设草方格固沙后造林
在草方格内人工攒坑后植苗造林
在草方格上的人工攒坑钳种钎插植苗造林能够提高造林效率
(3)浇水
浇水采用车载穴灌方式,植苗当天内必须浇水,需浇足浇透。
草方格上通过软管进行人工补水
车载水冲方式的人工补水
车载穴浇补水
植苗后浇水夯实后的苗木
(4)抚育管护
抚育管护包括网围栏维护、病虫害防治及草原防火等的日常巡护工作和人工补水抚育工作。
工作人员使用无人机巡查造林去内有无家畜侵入
检修网围栏防治家畜入侵
车载补水灌木
苗木成活后人工补水
三、项目成活率(自查)
2019年9月组织对造林二区5000亩造林进行自查,共调查10个样方,每个样方200穴,成活最高为87%,最低为72%,平均成活达到78.5%。
2019年10月11日,对造林一区3700亩造林进行自查,共调查10个样方,每个样方101—205穴,成活最高为88.69%,最低为78.35%,平均成活达到82.23%。
2019年10月14日,对造林三区进行自查,共调查10个样方,每个样方100穴,成活最高为86%,最低为71%,平均成活达到78.4%。
综上三个造林区自查成活率分别为78.5%、82.23%和78.4%,均达到协议规定的75%成活率要求。
四、项目支出
2019年百万森林计划——腾格里沙漠锁边生态公益林春季造林项目预算总金额3,338,100.00元,实际已支出2,933,217.48元,完成预算的87.87%。其中包括:
项目当年人工造林支出包括苗木的购买、栽种、浇水、管护、补植以及农药、树肥的购买、施用等,造林直接支出预算金额1,830,900.00元,实际支出1,896,856.45元,完成预算的103.6%。造林基础设施拉网围栏预算金额780,000.00元,实际支出金额782,856.40元(包括支付草场承包费),完成预算的100.37%。第二三年管护抚育费预算金额496,800.00元,实际支出99,115.72元,完成预算的19.95%。现场勘察费预算金额12,000.00元,实际支出22,881.67元,完成预算190.68%;税费预算金额218,400.00元,实际支出170,507.24元,完成预算78.07%。
项目预算剩余资金404,882.52元,剩余资金用于支付该项目的应付款项及第二三年补植、浇水、有害生物防治等相关管护费用等。
五、项目预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造林区林草覆被率由规划前的2-3%提高到项目实施后的80%,林草植被的增加对项目区近地层小气候有很好的调节和改善作用。由于在腾格里沙漠边缘锁边建立起绿色屏障,基本控制了造林区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得到有效遏制。造林区生态系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提高,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腾格里沙漠锁边生态的修复和改善,对防止阿拉善生态恶性循环,以及对防止华北、西北生态环境的恶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2、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土地利用率、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对提高当地农牧民人均收入和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3、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主要是灌木采种、苁蓉嫁接及枝叶饲料增值。花棒在生长5年后进入采种期,平均可采种5—10kg/亩,产值可达400—800元/亩。梭梭在生长3年后可嫁接肉苁蓉,肉苁蓉嫁接3-5年后,产量可达10—40斤/亩,产值达150—600元/亩。间接经济效益主要是利用灌木枝叶养殖,在灌木进入生长期后平均每亩枝叶产值可达20元/亩,为造林土地所属嘎查及承包权属农牧民的脱贫致富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造林一区苗木成活情况
造林一区的苗木、草方格和网围栏
造林一区草方格
造林一区造林后
造林二区造林后效果
造林二区造林后效果
六、经验总结
(1)造林时期
受温室效应影响,近些年来西北沙漠地区的春季气温升幅高,土地解冻早,造林期可以提前至3月初,以保证更长的造林期和更高的成活率。过去的造林主要集中在4月,但今年4月中旬后气温高蒸发量大,对灌木苗木植苗时的保水及植苗后的扎根均有影响,最终也将影响到苗木成活。
(2)苗木保水
苗木的质量直接决定了造林的成果,尤其是在造林各个环节中苗木根部的保水,在实际的植苗工作中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却对苗木成活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对苗木从苗圃的起苗、分拣精选,往造林地的运输,在造林地的假植、给每个植苗工人的分散搬运和植苗过程中装在苗袋中等等,所有苗木“移动”过程的细节控制来实现最大限度的苗木保湿保水,从而提高植苗造林的成活率。
(3)近自然造林
近自然造林思想的根本就是如何不用或者减少人工浇水,最大限度利用自然条件下土壤中的水分和苗木固有的生长能力,实现在最少人工干预下的造林成活和生态修复。在合适的季节和时期(早春或者初冬蒸发最少的时候)、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钎插或者水冲方式等)、将合适的苗木(树种、苗木质量和保水等)补在合适的位置,通过持续的人工抚育、管护和补植,可以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近自然地修复和再生。